雉微游戏网
网站目录

央视曝光先享后付套路多:当“便利”成了商家的陷阱

手机访问

先享受后掏钱?你可能已经掉进坑里了最近央视的一则报道直接炸了锅:“先享后付”这个听着像天上掉馅饼的服务,实际藏着连环套路。从美容院到健身房,从...

发布时间:2025-03-12 20:14:35
软件评分:还没有人打分
  • 软件介绍
  • 其他版本

先享受后掏钱?你可能已经掉进坑里了

最近央视的一则报道直接炸了锅:“先享后付”这个听着像天上掉馅饼的服务,实际藏着连环套路。从美容院到健身房,从手机分期到家电租赁,无数消费者在“先用再付”的诱惑下签了字,结果发现自己莫名其妙背上了债务。

举个真实案例:杭州的李女士在美容院被推销“0元体验高端护理”,手机扫码签了个电子协议。三个月后收到账单才发现,所谓的免费项目包含了各种隐藏耗材费,连用过的棉片都要按10元/片收费。这时候商家甩出一句:“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,是您自己没仔细看。”

电子合同里的文字游戏有多野?

记者暗访发现,某平台“先享后付”协议的条款设置堪称教科书级陷阱:

• 用芝麻粒大小的字体写着“服务费按日累计”,但展示页面只强调月付金额
• 中途解约要赔付总金额的50%,这条款藏在附录第37条
• 默认勾选“自动延长服务期”,关闭按钮得像玩密室逃脱一样找三遍

更绝的是某些教育机构的话术:“您孩子这学期进步了15分对吧?这说明我们的课程有效啊!按合同约定效果达标就该付全款了。”全然不提当初承诺的“不满意随时退”早被附加条款架空。

年轻人正在成为重灾区

数据显示,22-30岁群体占这类投诉的68%。刚工作的小王就中了招:在手机店被“月付88元用旗舰机”吸引,结果第二年发现合约机必须用满36个月,中途换机得赔违约金。更坑的是套餐里绑定了根本用不着的视频会员,现在每个月光话费就要交300多。

这些商家专门研究年轻人的心理:
1. 扫码支付已成习惯,对电子合同警惕性低
2. 容易被“低门槛享受高品质”的话术打动
3. 社会经验不足,看不懂条款里的弯弯绕

平台真无辜?技术正在助纣为虐

某投诉平台的数据触目惊心:关于先享后付的纠纷,87%的消费者表示“根本没看到完整合同”。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:
• 用动态折叠框隐藏关键条款
• 设置15秒阅读倒计时强迫签约
• 在颜色对比度上做手脚,让重要内容“自动隐身”

更可怕的是某些平台的“智能推荐”算法——一旦你签约了一个先享服务,就会不断收到同类推送,形成连环套。

央视曝光先享后付套路多:当“便利”成了商家的陷阱

教你三招防坑指南

1. 截屏!录屏!:签约时全程记录,特别是跳转页面的瞬间
2. 重点看终止条款:退出机制、违约金计算方式必须白纸黑字
3. 设置支付隔离:专门办张额度低的银行卡绑定这类服务

遇到纠纷别怂:
• 立即停止使用服务并书面通知对方
• 到工信部12300网站举报违规平台
• 收集证据直接走法律程序,很多案例显示商家根本不敢上法庭

行业该往何处去?

专家指出,先享后付模式本身没有问题,但不能成为“合法欺诈”的工具。建议监管部门:
• 强制要求合同重点条款单独弹窗确认
• 设立15天无理由解约冷静期
• 对过度营销的平台实行一票否决制

我们消费者也要觉醒: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,任何“先享受”背后都标好了价格。下次再遇到“0元开通”的诱惑,不妨多问自己一句:这到底是馅饼,还是捕兽夹?

  • 不喜欢(1
特别声明

本网站“雉微游戏网”提供的软件《央视曝光先享后付套路多:当“便利”成了商家的陷阱》,版权归第三方开发者或发行商所有。本网站“雉微游戏网”在2025-03-12 20:14:35收录《央视曝光先享后付套路多:当“便利”成了商家的陷阱》时,该软件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。后期软件的内容如出现违规,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。软件《央视曝光先享后付套路多:当“便利”成了商家的陷阱》的使用风险由用户自行承担,本网站“雉微游戏网”不对软件《央视曝光先享后付套路多:当“便利”成了商家的陷阱》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其他版本

应用推荐
    热门应用
    随机应用